教辅书是教师教学的工具,也是很多教师职称评审的必备资料。那么如何出版教辅材料呢?
首先,准备一份完整的可出版教材手稿。
(1)请注意,稿件必须符合出版规定。请谨慎对待涉及敏感政治人物、宗教、民族、未破译历史的书籍。
(2)另外,稿件要有一定的规模和文体结构,最好在10万字以上(以图片为主的书籍除外)。
(3)为稿件写好内容介绍、图书特色、卖点、作者介绍,让责任编辑尽快了解自己和自己的稿件。
第二,找合适的出版社或出版公司。
可以直接联系出版社的编辑,亲自参与书的策划出版,也可以联系代理公司,由出版公司授权,好处是省心省事。稿件要符合出版社的出版方向。现在的出版社大多是综合性的,出版方向都是综合性的。但有些特殊体裁的书,应该由相应的出版社出版。出版社也是有级别划分的,有国家级、省级出版社,全国知名,地区知名。不同出版社的出版成本肯定是不一样的,一定要根据自己的需求找到最合适的出版社。
第三,投递稿件。
找到出版社的编辑(或代理),把自己的想法详细告知他们,并提供著作的完整草稿以及作品和作者的介绍。齐、清、定是出版社接稿的基本要求。中途添加或修改,不仅会影响出版进度,还会增加出版成本。作品和作者介绍有助于编辑快速申报选题,缩短图书出版周期。
第四,编辑申报选题。
每个出版社都会有选题申请流程,有的需要在选题会上汇报,有的需要私下汇报。选题会一般一个月或者半个月才开一次,肯定会耽误出版时间。最好和编辑沟通,能早点申报就 早点申报。稿费合作书的申请流程非常复杂,需要提供很多资料,比如同类书籍的数据、书籍设计思路、营销思路、成本核算等。自费出书稍微容易一点。主要审核是稿件质量是否适合出版,稿件是否符合出版社出版方向,稿件是否违反法律法规,作者是否有违法背景。
第五、签署出版合同。
选题通过后,可以和出版社签订出版合同。一般是作者先填写著作名称、作者署名、作者一般信息(联系方式、地址、支付转账卡号等。),并在末尾签名。出版社把两份合同盖章后,会给作者寄一份。从签字之日起,合同生效。
自费出书的,签约后要向出版社提供出版补贴,出版社收到补贴后才开始推广出版。最好汇款到出版社或出版机构的公户。
第六、三审。
三次审读是决定一篇稿件能否最终发表的关键环节。很多书,虽然签了合同,交了出版补贴,但是三审还是出了问题,最后没能出版。三审将从整体质量、社会效益、语言风格、整体结构、文献资料、侵权等方面进行评审。审校过程中一旦出现任何问题,都有可能退回作者修改,甚至被退稿,从而失去出版资格。所以自己的稿子一定要严格把关,争取过三审。
七、稿件返修。
在稿件审核阶段,出版者认为草稿可以发表,但需要进一步修改时,就会退回修改。这时候作者也要以理解的态度来回应。毕竟编辑要对稿件负责。如果有问题不修改,发表后的负面影响会更大。
八。排版和设计。
从手稿到书籍,从粗糙到精致,排版设计的贡献不可或缺。排版主要是把作者的稿件做成符合出版规范和印刷标准的文档。设计主要是指封面设计,就是给书芯做一件漂亮的外衣。精美的版式和封面设计会提高书籍的质量,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。书的形式千差万别,有16开,32开,8开等等。至于颜色,有黑色、双色、四色、专色等等;纸张方面,有胶版纸、轻纸、纯纸、铜版纸、特种纸等。就版面而言,有通栏、分栏、跨栏、横版、竖版等。所以一本书的排版设计是决定一本书外观的重要环节。作者要多和编辑沟通,争取出一本满意的书。
九、三校一读。
校对和通读是保证图书差错率合格的重要环节。市面上很多书因为校对环节没有关好,出现了很多错误,造成了不好的影响。即使是自费出版,书的质量也要有保证。三校环节周期长,每个一次校对都要校对+核红+校改+核改,需要很多人的配合。有时作者要求编辑加快校对速度或减少校对次数,这是不合理的,因为减少校对次数必然会影响图书的质量。书校对完后,也要通读一遍,确保校对过程中没有遗漏、错误和串行等。
十.打印文件和出片。
稿件校对三遍后,基本可以进入印刷环节。这时候你就要检查打印好的文件,出片。样片出来后,应由负责编辑检查,以免出错。如果使用CTP直接制版印刷,则需要将文档打印出来,并再次检查以确保没有错误。
十一、下印厂。
所有的前期工作都是为印刷做准备。根据印刷工艺的不同,印刷时间有快有慢。单本单色平装书更快,四色精装书最慢,如果还有其他印刷工艺则更慢。
十二、样书。
经过一系列的工作,出书后送到作者手里。拿到样书后可以先看看书的印刷情况和书号。如果没有问题,它可以成为评职称的著作。
以上是教辅教材的出版的整个流程。如果还有什么问题,可以随时咨询在线客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