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辑作为出版的重要工作组成部分,是指以生产出版物的精神文化内容为目的,对作品进行策划、组织、审核、选择和加工的专业性精神生产活动,是出版物复制发行的前提。那么,图书出版过程中编辑发挥的作用都有哪些,今天,我们来看看编辑过程中的各个环节,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。
1.信息采集
这是编辑过程的起点,也是整个编辑过程顺利进行的保证。编辑需要收集的信息种类繁多,其中与自己所编辑的出版物相关的信息尤为重要,应长期关注,其他重要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信息也应给予必要的关注。
2.选题策划
选题涉及的内容很多,从确定刊物名称到选择作者,从刊物的内容和形式设计到营销建议,从成本预测到时间安排,都要考虑周全。选题报告可以说是出版物投产前的蓝图。因此,编辑必须认真仔细地对待它。
这一环节是编辑工作从酝酿到正式启动的标志,也是编辑过程中发挥编辑创造力、保证出版物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。对编辑信息收集阶段获得的信息进行筛选加工后,根据社会和读者的需求以及出版单位的专业方向,提出具体的选题思路,然后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个方面进行集体论证,决定是否列入选题计划。
3.征集稿件
这个链接主要是为所选的题目实现作者。作者的选择是选题成功的关键。通过某种方式找到合适的作者,向他们约稿,是出版单位最常见的做法。如果现有团队中没有合适的作者,就要用各种方法去寻找和发现新的作者。作者确定后,编辑要与他充分沟通,力争使稿件达到或超过策划选题时设想的水平。一些纪念性的话题或者围绕某个主题设计的话题,也可以通过公开征稿的形式进行征集。
4.审阅手稿
同行评议是保证精神文化产品质量以满足社会文化需求的重要环节,也是编辑加工稿件的前提条件。目前,中国正在实行三级同行评议制度。一般情况下,负责初审的编辑是审稿的主要责任人,必须对稿件做出基本判断,责任重大。
这个环节主要是对稿件进行评价,做出选择。编辑通过审稿、编辑,根据出版物的质量标准,对稿件的内容、价值、表达方式作出基本的总体评价,并在此基础上作出选择:具有出版价值、基本符合出版标准的稿件,可以采编出版;对无出版价值或不适合本出版单位出版的稿件,一律不接受出版;对有出版价值但未达到出版标准的稿件,在基本肯定的基础上,提出意见或建议,要求作者修改补充。
5.签署出版合同
这个环节主要是依据法律规定,与作者协商后,以书面文件的形式确认出版单位与作者的合作条件,共同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。出版合同一般应在稿件经审查同意出版时,由责任编辑代表出版单位与作者协商后起草,经出版单位法定代表人审查后正式签订。特别要注意出版合同中对著作权、肖像权、稿件质量、交付时间、稿酬标准、支付方式的约定,表述要准确、清晰,避免日后发生纠纷。
6.编辑、加工和整理
这个环节也叫“加工整理”或“编辑加工”。主要是针对审稿后决定采纳的稿件,进一步提高稿件质量,有时还需要自己写各种辅助文章。如果说审稿的重点是了解和评价稿件,从而决定是否选择或提出修改意见,那么加工整理的重点就是改进稿件,提高质量。加工整理是编辑发挥创造性和主动性的环节,也是编辑展示技能的地方。
以上是图书出版过程中编辑发挥的作用1。如果有个人出版需求,也可以咨询在线客服。
【图书出版过程中编辑发挥的作用1】相关文章:
图书出版过程中编辑发挥的作用207-26